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飘渺的风笛

梦是窗子,从里面望见了未来,用我们灵魂的眼睛。

 
 
 

日志

 
 

[原]忧伤和诗意的城南旧事  

2007-12-23 08:29:52|  分类: 书非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伴随着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中最后一句话的落定,也宣告了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的结束。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很早以前的一本书,早到就像它的书名一样旧。这是一本纯美的书。翻开墨色的封面,一股清新的文字之风扑面而来。一页页翻过,如在眼前展开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它是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缓缓地随着阅读渗入我的心。”

多年后,我读这部小说,早已不是孩子了,但在小说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诗意中,我依然感动着。我分明看到,在阳光的微尘中,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我走来,她是英子,也仿佛是任何一个孩子童年时的那个自己。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城南,书中呈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这满含人间烟火味的故事,这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展示出来,有种说不出的自然、明净与天真。

“别人告诉妈说,北京的老妈子很会偷东西,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装进裤兜子,刚好落到绑着的裤脚管里,不会漏出来。”每每读到此,我就会笑,那北京老妈子的形象亦然活灵活现地在眼前晃动了。但我并不觉得“我”的俗气。相反,在“我”的身上还有着一个倔强、善良女孩儿可贵的仗义。表现一:对妞儿这个童年玩伴和秀贞这个“疯女人”,“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并给予了她们最无私的帮助,是“我”通过和秀贞一次次的交谈了解到妞儿的身世:虽然秀贞和妞儿咫尺天涯,却不知是母女;是“我”偷了妈妈刚打好的金镯子给秀贞母女做盘缠,并发着高烧冒雨去送妞儿到她的亲娘那里。表现二:“我”并没有因为卖货郎的偷窃行为而把他视为为坏人,当卖货郎被抓沿街游行示众时,“我”却“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当妈说:“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我却以“不!”反抗妈妈这样教我。可见,童年的“我”身上有着怎样超乎“我”年龄的自我意识。“我”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人,用自己的心丈量好人与坏人。

“我”还是那样的聪慧和狡黠。“我”无意中看出父亲亲近兰姨娘,于是暗中策划了让兰姨娘和德先叔的相好。但当兰姨娘和德先叔离开家时,看着父亲落寞的神情,“我”又生出对父亲的同情和歉意。童年的“我”居然拥有如此丰富、细腻的情感。而我,又怎么忍心去责怪“我”出于维护母亲和家庭的自私和心计呢?

小说在展现着大人世界的同时,交织着“我”童年的成长经历。

童年生活虽然有喜有悲,有爱有恨,但“我”依然不想长大。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不难读出这层意思。如小说开篇《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中写道:“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为什么所有的大人都留恋童年,我想盖因为童年的纯真吧。远离了童年,那份纯真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能在心灵一隅保留一份童年的纯真已是弥足珍贵了。

透过作者淡淡忧伤的笔触,我常常看到英子童年的寂寞。我看到没有玩伴的英子百无聊赖地掏出一块化石,顺着人家的墙一直画下去,画到自家的墙上。童年的寂寞中更珍藏着英子与秀贞的友谊。我看到秀贞把指甲草捣烂了,要英子伸出手来,又从头上拿下一根发夹子,挑起那烂玩意儿,堆在英子的指甲上,一个个堆了后,最后那指甲就变红了。许多诸如这样看似平实、普通的文字,总能勾起我们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观照,而我们再也回不去,我们只能站在成人的世界观望着童年,发现,童年即便是寂寞的,也那么耐人寻味。

小学毕业那天的英子,听同学们唱着送别的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心中生出许多感慨:“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但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宋妈、兰姨娘、货郎都曾对英子说过她长大的话。可英子的内心又是多么留恋没长大的童年啊:“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长大没了影子了。可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块儿失去了吗?”咀嚼着这样的文字,我也随作者陷入了淡淡的惆怅。我已说不清这是童年英子的内心独白,还是成年后的林海音女士对童年生活的无限追思?

《城南旧事》,这孩子眼里的大人世界,大人眼里的童年生活,于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浓浓的诗意。她就这样淡淡地叙述着,却让我深深地感动着。

  评论这张
 
阅读(322)| 评论(1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