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飘渺的风笛

梦是窗子,从里面望见了未来,用我们灵魂的眼睛。

 
 
 

日志

 
 

【原】清明之九龙山  

2007-06-09 09:19:58|  分类: 行走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九龙山依傍着九龙湖,我想那里曾经一定是有仙人又有神龙的地方。清明节气,我、先生、儿子和婆婆加上肖老师夫妇,到九龙山挖野菜,体验农家生活。驱车不到一小时光景,便到了。

虽是阴天,但因为这青山绿水,所以并不显沉重,只是给明净的山水更增添了些灵秀之气,偶尔飘落的几根雨丝,更使九龙山如刚沐浴完那般清丽、婉约、楚楚动人。满山的竹林,如果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柔和绿,山上的竹林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湖面如镜子,氤氲、朦胧。我们拜访的主人是当地的一个村支书,是肖老师丈夫的朋友,淳朴、热情。到他们家,给我们每人发了工具——锄头,竹篮,我们便开始了自力更生了。望着这名字熟悉,生活中却极少摸到的工具,心里觉得特别新鲜,好奇。

出了门不远,村支书就指着面前的一片绿地说:“这里鱼腥草很多。”我们惊喜地俯身去找,我以前只吃过鱼腥草,今天是第一次见到长在泥土里的鱼腥草,那叶子是卵形的,较大,茎和叶子绿中略微泛红,我从茎部掐了一颗,闻一闻,果然清香扑鼻。为什么叫鱼腥草呢?这和第一个吃它的人当时的口味有很大关系,我想如果当时他给这种野菜叫另一个好听的名字,现在人们也就沿用那个名字了。鱼腥草我第一次是在昆明吃,当时很是吃不习惯,感觉味道很怪。今年学校文老师常做这个菜,并拿到学校的餐厅和我们分享,我居然越吃越喜欢了。现在闻着鱼腥草新鲜的味道,真恨不得马上放到嘴里去咀嚼。村支书看我们兴致这么高,在前面边领路边说:“往前走更多。”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块地方。在我们眼里,哪里都是宝贝,我们一路边走边有新发现,居然还有蕨菜和艾草。过几天是清明了,当地的人爱做清明果,颜色绿绿的,是用一种野生的艾配上糯米做的,味道很清香,我婆婆还挖了许多艾草。还有一些我也叫不上名字的野菜,真令我大开眼界。

走在路上,拐弯处忽然闪出一片开满白花的树,真可谓柳暗花明啊。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梨花,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梨花,真的是雪白雪白的,让人心生怜爱。那梨花的正对面是一片粉红色的桃花,那在画中显得有些俗艳的桃花,在真实的景色中,丝毫没有媚俗之感,加上远处金色的油菜花,那跳动的色彩,把这葱郁的竹林和碧绿的湖水点缀得如此生动。我的心也快乐得像要飞出胸膛,好更畅快地呼吸这大自然的空气,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

“妈妈,我们挖到了一个很大的竹笋——”儿子的声音在山林中荡漾,在我陶醉于美景的时候,他和爸爸已经开始挖竹笋了。我也赶快加入,却不知从何下手,在村支书的指点下,用锄头朝一个地方挖了去,啊,居然挖到了一个胖胖的笋。剥去泥土,放入竹篮,却不忍再挖下去了,告诉自己,不可贪多,体验一下即可。

中午,好客的主人,给我们准备了丰盛农家饭。肖老师的丈夫已迫不及待地将我们挖的鱼腥草用辣椒等调料拌了一大碗,味道太鲜了。望着满桌的佳肴,而我最爱的还是鱼腥草。

离开了九龙山,留下了许多回味,回味这次让心灵贴近自然的经历。

  评论这张
 
阅读(139)|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